“铁市长”张铁民:1980年代,如何摘掉西安「废都」帽子!
西安城记 | 发现身边这座城
前言 | Preface
梁启超在《少年中国说》中写道:“少年弱则中国弱,少年强则中国强!”强和弱,从不是年龄上的划分;能走多远,是它的状态和精神!
1980年代,经历了残酷和混乱超乎想象的“十年浩劫”,“拨乱反正”后让这个苦难的国家重回正轨,这也是西安苏醒之际。此时,这座古都除弊革新,积习重重的大地百废待兴。“挽狂澜于既倒”,这是时代赋予能力者的责任和重担。修城墙、净环境、护民生……西安第十一任市长——张铁民铁腕治市,摘除西安“废都”之帽,让当年西安重焕光彩。
2016年2月,张铁民诞辰九十六周年。“铁市长”,这是西安城民送给张铁民的最高荣誉!谨以此文,遥相纪念。他,属于这座永恒的千年古都!
当时的西安,是什么样的“废都”?
习仲勋曾严厉批评西安
很多新老西安人不知道的是,1980年代初期的西安,街道上尘土飞扬,市区内竟有六十多座垃圾山!
1981年10月间的《陕西日报》,刊登着批评西安市容环境脏乱差的报道。不久,报纸披露了一个更严厉的批评:北京中南海转来一封市民来信,直言西安“卫生不好、古迹毁坏严重”;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,这样批示说:“我陪外宾去西安,看到的比信上说的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”
|习仲勋批示西安,显示当年现实很糟糕|
硬件环境如此,软件环境更令人堪忧。1982年2月22日《陕西日报》刊登了封外宾来信:“你们把这么一个古老的城市管理成这个样子,简直不可思议!”
这一年,陕西省政协会议上,陕西著名画家方济众(1923-1987)狠狠放了一炮:他带外宾参观大雁塔,结果吃了闭门羹;接着到五一饭店吃饭,服务员爱搭不理的,又是一肚子气。方济众质问:这种服务态度,与全国形势以及西安作为历史名城国际声誉相称吗?
|八十年代初,未曾修葺的西安城墙|
有人回忆当年的西安:张铁民上任时,西安几乎是全国最脏最乱最差的城市,风吹垃圾飞,下雨污水流;有人在马路上筛沙子堆土和稀泥,胡乱堆放建筑材料;流氓横行,小偷出没,社会治安极差。
“当时,西安是全国第二大旅游城市,也是国家门面城市,如此脏乱差,岂不丢‘国脸’?”有人怒评!西安“废都”的形象,至此愈加鲜明。
“铁市长”如何“铁腕治市”?
身正不怕影子斜
西安市井之间,流传着许多“铁市长”的故事。作家和谷笔下的《铁市长》中,收录了许多。当年,曾与“铁市长”共事的人回忆:说铁市长是“鬼怕人爱”传奇市长,为政之道有两条,一是治人,二是治城。
一、从“批”副市长到“罚”陕西省委
1981年,张铁民从铜川到主政西安,在铜川那一套做派在省城吃是否吃得开,当时议论很多。
上任西安时遇到的阻碍,很快出现:1981年冬,张铁民第一次召集市政府常务会,到开会时间,人却来得稀稀拉拉。第二次会议,一位副市长还是迟到,张铁民未吭声。第三次,张铁民劈头盖脸:“说到就要做到,做不到像什么样子!”有人回忆,张铁民“整”了副市长,震动了许多人,工作推进开始加快。
|“铁市长”会议中的场景|
1982年2月,出现了最具代表性的事件,是张铁民胆敢“犯上”——给省委机关开了罚单!
当时,西安正全面整顿市容环境。有天,大雁塔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到陕西省委机关大院检查,看见院里脏得不成样子,“污水都排到雁塔路的人行道上”。街道办督催省委机关整改,一连催过三次,未见半点动静。后来,张铁民拍了桌子,让街道办给陕西省委开两百元罚单——那个年代,两百元不是小数目!
这是当年轰动一时的新闻,“省委机关交了罚款,从第一书记到一般干部,人人动手,三天时间,清除大院里长期积攒的垃圾,足足拉了三百架子车。”
上行下效!从此,张铁民从此名声大震。“张市长”没人喊了,人们开始称呼这个响亮的绰号——“铁市长”!
二、一屋不扫,何以扫天下?
|当年的西安,一下大雨也经常“看海”|
从一座城的容貌,就能看出此城的精神和文明程度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,整个局面就会打开。
西安市内那六十多座垃圾山,像一座座坟墓和精神瘤块。当时,“铁市长”亲任总指挥,几天内,就由四万多辆车次驱逐至郊外垃圾场。
“铁市长”每天跑街串巷,掌握了第一手资料,用“三点十线”带动整个城市——三点:火车站、飞机场和钟楼;十线:东、西、南、北大街和解放路、和平路、雁塔路、莲湖路以及东、西五路,集中大扫除;接着“进小巷、入院落、上楼层”,逐步扩大范围。
与此同时,张铁民自己动笔起草整顿市容的二十条要求,其中《妨害市容卫生处罚办法》规定,“禁止随地吐痰、擤鼻涕,违者除令其揩擦干净(不得用脚蹭)外,再罚款五角”。而当时,普通工人月工资不过几十元。
|八十年代初,人潮涌动的东大街整洁干净|
彼时,《陕西日报》开辟“监督岗”等栏目,给城市“牛皮癣”露脸。1982年中旬,西安市政府设立政府发言人,并组建市长专线电话,在全国也属罕见。任职短短几年,收到来信43430余封,办理了39478件,他亲自批办的3952件。
“一屋不扫,何以扫天下?” 这深刻目的,其实是带动改变社会风气、工作作风中的沉疴与积习。
三、得民心者,得长安
|张铁民佩戴“市容检查团”徽标,对话市民|
“搞好环境卫生,解决一个脏字;整顿公共秩序,解决一个乱字;改善服务态度,解决一个差字。”
他点名说,营业员、服务员、警察、驾乘和医护人员,“都要改进服务态度”。比如,对于西安的交警,“铁市长”这样说:
“他们的岗位在大街,为司机和行人服务。他们往大街上一站,就应当是标杆,是市委市政府的形象。但他们当中,有人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拦人家的车坐,甚至强令人家给他拉东西。这样的警察,我是有一个关一个,什么时候改好了,什么时候放人。有的要被清除出警察队伍,不能让这样的人败坏警察的形象。”
当时,张铁民不坐办公室,习惯是不提前通知带人出去查工作,有时还换衣服“暗访”。他关交通警察的禁闭室,每天平均有四十来个人在里边检查反省。
|井然有序的城市,是上下一致的结果|
还有件更为传奇的事情,就是“铁市长”为民换铁锅,广为流传:
1982年春节,西安小寨一位老汉,在西大街日用杂品店买了口铁锅,回家使用,发现有沙眼。老汉找杂品店退锅,售货员说这是锅厂的问题;老汉跟他讲不清理,提着锅径直上了市政府去找张铁民。
张铁民让老汉把锅留下,第二天,他提着铁锅到杂品店去退货,后又让店里给老汉赔了新锅。几天后,生产铁锅的西安冶炼铸造厂厂长闻讯自愧难当,到商店门市部表示歉意,抽出十几名技术人员抓产品质量。
这些事情,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看来琐碎细微,可在当时就是社会风气的体现。能为市民换“铁锅”,这座城市的城民如何不拥护?
“废都”的西安重新焕发光彩
西安扭转脏乱差形象
历经浩劫磨难的国家,东风吹拂,一切良好的转变都是希望的开始。张铁民“铁腕治市”、令行禁止,西安呈现生机勃勃的气象。一时间,十多个省市来西安参观,向“铁市长”取经。正因如此,国家最高层和市场层面都给予了肯定和认可:
一、胡耀邦赞赏西安
|胡耀邦表扬西安,图:胡耀邦与习仲勋|
胡耀邦表扬西安:“西安整顿市容卫生,没人随地吐痰!”新华社记者不相信,跟着人看:见两人吃冰棍后,用冰棍纸包住,扔到百米外的垃圾箱。
胡耀邦说:“只要是看准了,就要一往无前、破釜沉舟、地动山摇、七风八火地干,应该怎么干就怎么干,非干不行,没什么含糊的,领导就要有这么个劲头,而且还要自己带头干。”
二、西安这一年
1981年1月5日《人民日报》发文称赞:“西安日益成为具有历史特色的世界游览胜地。”
这篇报道称:1981年1-11月,来西安参观游览的外国游客、国际友人、华侨、港澳台同胞达57700多人,接待国内参观人数一千万人次。很多国际友人盛赞,这里的历史文物和古迹是“人类精神财富的瑰宝”。
张铁民简介:
生于1920年2月,山西省吉县人。曾担任铜川市委书记等职位。1982年任西安市委书记、副书记、西安市市长。1985年9月17日因病逝世,终年65岁。
张铁民其语:
敢于改革、勇于实践的很多,但不曾想、以至于不愿改的,确也不乏其人,他们或者拘泥于旧的条条框框,或者屈从于习惯的力量,或者怕担风险,不敢改。他们等着别人铺好了路自己稳稳当当地走,甚或还要等到无奈了才走。这种精神状态,与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多么不合拍,应该毫不迟疑地加以改变!
“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。”从1981年11月到1984年11月,张铁民任西安市长仅三年时间。西安,让“废都”的西安焕发新生。这,就如同朱镕基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,担任共和国总理仅五年时间,让整个国家万象更新。时间不在于长短,而在于它永恒的价值和光芒。“以史为镜”,城记在这里有一个期望:
没有护城人,便无西安城!
1983年,张铁民主导有史以来西安城墙的第三次修缮。
修城风雨满城,请期待《张铁民修城墙》!
西安城记整体编辑,寄语=聂海峰
©版权声明:未注明出处信息皆自网络,转载请注明出处
投稿及联系:150 336879(微信号)
—西安城记,发现身边这座城—